祝贺的消息在手机屏幕上接连亮起,沈歆微微一怔,嘴角扬起又缓缓落下——桌上还堆着明天要开庭的卷宗,当事人发来的新证据需要立刻核对。她放下手机,指尖又一次落在计算器的按键上。
“比赛是对过去的检验,而我们的审判,关乎的是每一个当事人的未来。”十年如一日,她依然带着那套“老三样”——一个计算器、一沓草稿纸、一支笔,穿行于数字与法条之间,“办案没有捷径,就是把账一笔一笔算清楚,把事实一页一页理明白。”
“沈法官,我做了一辈子的菜,从没有想过要走进法庭。是公司说我能做网红,流量可以变现,谁知道合作以来,既没有变现,现在又要我赔200万违约金!”
他是一名手艺精湛的厨师,在全国知名的饭店里工作过十余年。被告公司也正是看重这一点,为老李描绘了“百万粉丝美食博主”的蓝图——他们承诺专业团队运营,MCN扶持保证视频流量。就这样,老李背井离乡,在公司租来的房间里兢兢业业教着粉丝们如何把鲫鱼汤熬成奶白色、什么样的猪肉做出的狮子头肥而不腻。很快,他的账号收获了百万粉丝,累计点赞超过四百万。
但镜头之外,老李并不快乐。离家在外,他无法照顾年迈的母亲,看似风光的直播,一场下来收益甚至不足百元。当他提出解约回家,公司却拿出合同,要求赔偿200万违约金。无奈之下,老李将公司告上法庭。
庭审中,公司老板一边细数着为老李租房、买菜花费的十余万成本,一边劝说老李继续合作,共赴美好未来。
“擅长做菜的老李显然并不擅长当事人陈述,我问东他答西。”在老李眼中,短视频与直播行业的门门道道全不似油盐酱醋的咸甜分明,他只会颠来倒去地把自己的诉讼请求反复讲述。
为了更直观地感受双方所争议的问题,沈歆注册了案涉短视频平台的账号,关注了和老李同类型的多名美食博主,分析了十几场锅具、零食的直播带货流程,还亲自体验了平台的营销推广方法。
“不能像个外行”,这是沈歆给自己立的flag。她真切理解了MCN机构的运营模式、流量变现的渠道以及账号的成长轨迹。
沈歆意识到,老李和公司之间签订的独家经纪合同具有非常强烈的人身属性,如果老李坚持不愿继续履行,账号停更无疑会让积攒的百万粉丝日渐消失,这对双方都不利。“但是强扭的瓜不甜。”经多次沟通,公司终于同意解除合同,关键问题便落在了违约责任的认定和违约金的具体数额上。
从合同约定来看,老李所主张的公司违约情形并不明显,反倒是他的拒绝履行导致了合同的解除。但线万违约金来赔偿吗?
沈歆仔细权衡各项因素:“合作时间较短,未产生显著实际利润”“公司确实有一定的成本投入”“老李在合作中每月取得几千元工资,并借助平台账号提升了个人商业价值”“该账号未来发展仍可能为公司带来其他潜在利益”......在综合考量合同履行情况、当事人过错程度等因素后,她最终将违约金酌定为20万元。一审判决后,争议尘埃落定,双方均服判息诉。
半年多后,手机屏幕那头,老李再次系上围裙,一如既往地教粉丝们熬起了奶白色的鲫鱼汤。而因这起案件“入坑”短视频的沈歆,也由此触摸到商事审判中更具象的温度——那些法条与精密计算背后,是一个个普通人生活的峰回路转,与重新开始的可能。
乾生元,是一家始创于乾隆年间的“中华老字号”,其所掌握的枣泥麻饼制作技艺被列为苏州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,品牌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价值。然而,由于民间借贷、金融借款及买卖合同等纠纷频发,企业主因盲目扩张与投资失误陷入困境,“老字号”成了“失信被执行人”。
作为苏州人,沈歆深知“乾生元”在老苏州人心中的分量,那香甜的枣泥气息,是关乎一座城市的味觉记忆。当收到债权人对企业的破产申请,她仿佛又嗅到了蒸笼里飘出的枣泥甜香。难道真的只能这样告别吗?
就在案件审查阶段,一向失联的老股东突然寄来一封信,内容简短却迫切:请法院尽量救一救。那一刻,自喻为“法院会计”的沈歆,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英雄主义情怀——“还是要救一救”。
后经调查发现,乾生元的核心商标在用于抵债后,已被转让给苏州一家科技公司。这家本土企业不仅对苏式文化怀有深厚感情,也担忧破产清算会导致“乾生元”商标价值大幅缩水,因此愿意作为兜底投资人参与重整。
经公司股东申请,法院依法裁定,将乾生元公司由破产清算转为重整程序。通过网络平台公开竞价,最终该科技公司成功入主乾生元,重整计划草案得到高票通过并获法院裁定批准。当时,距裁定进入重整程序仅过去49天。
“在我经办的几千件案件中,这恐怕是后劲最足的一件。”结案后,沈歆多次走访老字号门店,还买了一大堆麻饼回来和同事们分享。当她在公众号上看到百年老店原址重启、新投资人经营的老字号文创产品在国家级展览中频频获奖,以及它亮相“苏超”为健儿助威的身影,那些未曾写进判决文书的后半句话,伴着枣泥的香气悄然涌上心头:我们救活的从来不是某个企业,而是那些在时代洪流里颠簸的手艺、记忆与匠心。
作为一名终日与数字打交道的商事法官,沈歆的日常,是在借贷纠纷中厘清诚信的重量,在股权转让间核算承诺的价值。当判决书里的利息计算式终于让当事人心服口服地点头时,计算器归零的“滴”声,恰似法律这架精密天平终于落定的轻响。
“我是最像会计的法官,算账是我的强项。”沈歆笑着说。正是在计算器不断响起又归零的韵律中,她一次次走进纷繁复杂的案卷深处,数出的,是独属于商事法官的踏实与幸福。
“蜕变”姜雨昊:过程比奖项更耀眼苏州法院审判业务能力竞赛 · 目录#苏州法院审判业务能力竞赛上一篇“蜕变”姜雨昊:过程比奖项更耀眼修改于2025年09月12日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